重陽節及清明祭祖儀軌

 

中國人大夥兒祭祖的時間,多是「清明節」及「重陽節」,而有關「重陽節」的典故,大家或會知道,不過,筆者在此也說一篇。

話說東漢時代,有個汝南景,曾跟隨方士費長房修習神仙之術,在某年接近九月初九的時候,景之師費長房向他「九月初九日,你們的家宅有一定的浩劫。」

景向老師問「可有方法化解?」

師曰「你叫家人縫製一個紅布袋,在袋裡面要放一些茱萸,然後再把這些紅布綑在臂上,另外,帶備菊花酒爬到高山之上,就可避過這災劫了。」

      恒景依著道長所說的來辦,全家在九月初九的早上,立即舉家登山,翌日才回家,便發現家中的禽畜等,全都暴斃,景相信因為九月初九的登高,而避過了劫,從此以後,九月初九登高避災的習俗,便一直流傳下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關重陽節的詩有不少,而其中一句「每逢佳節思親」則更深入民心,原來這一句詩是來自唐朝詩人王維所著,現把詩句記錄如下

重陽憶山東兄弟 唐.王維     

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思親;

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 

清明節掃墓祭祖的供品及衣紙:

 

在習俗上,清明節或重陽節掃墓祭祖的供品,有鮮花、燒肉、雞、白飯、疏菜、燒酒、豆腐、芽菜、茶、水、水果、有些賢子孝孫則帶同燒豬或燒乳豬來拜祭;至於衣紙方面,則有「金銀紙」、「溪錢」、「冥錢」、「元寶」及「幽衣」及「祖先衣服包(裡面已有齊所需要的衣紙)」等。

 

重陽節掃墓祭祖的供品及衣紙:

在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的祭祖儀式,與清明節祭祖大同小異,而惟一有別者,所預備的供品略有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 基本上的三牲酒禮、米飯、水果、與清明節的大多差不多,不過,另外預備菊花酒,如找不到菊花酒,多以米酒代替,另加發糕、麻等,而供奉「發糕」者,這是取「發糕」的「糕」字與「登高」的高字同音,當然,亦含步步高的吉祥意義。

        麻則因由糯米內包黑芝麻所製,有明目、補氣血,故能延年益壽。

        而菊花酒,則因其可以補氣延年,以及解除災劫等不祥之衰氣

        在歷代祖先牌位前設置祭祀的供桌。

 

 

重陽節及清明節祭祖儀式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首先清理一下墓地附近,如割草、清除垃圾等,完畢,便把一些燒肉、酒、茶供奉品後土,以感謝土地神對墓位祖靈的保護,其後在墓碑前擺放供品,並燃點香燭祈禱,希望祖先能夠保佑子孫,之後,便可以把金銀衣紙等燃燒,以供給祖先或親人享用,之後再在墳上的四角壓上溪錢,這含意是子孫們幫祖先修飾居所,這等儀式完成後,大家便可把一些可以食用的供品拿走或立即享用。 

重陽節及清明祭祖的宜忌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為提防容易碰上陰靈,所以拜祭時最好在日間進行,在黃昏之前完成。

拜祭的時候,最好佩帶一些佛咀或護身咒,以祈佛菩薩保。此外,通常都不宜於「重陽節」及「清明節」這段期間在墳墓附近拍照。更謹慎的辦法,便是在出門之前,在家中預備聚寶盆,在盆內預早擺放金銀衣紙,拜祭祖先後回家,在未進入家中,先把聚寶盆內的金銀衣紙燃燒,然後在入宅的時候,跨過焚燒衣紙中的聚寶盆,這樣,陰靈便不可能跟隨自己進入宅內了。

 

反回上頁

 

   

返回首頁